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前沿讲座回顾|《对空言说》:邓建国、卞冬磊共谈彼得斯的传播思想、文风与接受

【发布日期:2023-11-02】  作者:     点击数: 

对空言说

彼得斯的传播思想、文风和接受

2023年10月31日晚,我院诚挚地邀请到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邓建国教授围绕传播学家约翰·杜翰姆·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的代表性著作《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以下简称为《对空言说》),作主题为《对空言说:聊聊彼得斯的思想与文风》的在线分享。同时,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卞冬磊教授应邀担任讲座与谈人,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杰教授作讲座主持。讲座吸引了相关专业师生、专家学者共百余人在线聆听。

讲座伊始,邓建国教授提及他在翻译和研读《对空言说》过程中的体悟,谈到“与师友共读好书”的重要性与趣味性,并对张杰教授的邀请和本次形式的安排表示感谢。

而后,邓建国教授简要介绍了彼得斯的学术背景,并从彼得斯的两篇文章切入,以传播学学科建制的角度将彼得斯的研究关怀与学术视野娓娓道来。在第一篇文章《Institutional Sources of Intellectual Poverty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传播学中因建制原因而导致的学术贫困》)中,彼得斯反思了传播学在“体制上的繁荣以及学术上的贫瘠”的现象,尤其是传播学等同于信息论的窄化倾向,将context(情境)包括身体在内等要素从传播学中剔除出去,最终导致充满着丰富意涵的传播就变成了枯燥无趣的追求效果的传播,也使得“我们只研究能够研究的东西而不是应该研究的东西”。第二篇文章《Institu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Intellectual History in Communication Studies》(《传播学研究中思想史的制度性机会》)中,彼得斯对此前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反思和修正,划分出四个思想史传统并认为这些领域都值得研究,分别是媒介效果的社会心理学传统、控制论传统、心理学传统、文学研究传统,而这四个传统正体现在《对空言说》及彼得斯后续的著作之中。文章的最后,彼得斯总结到,“传播理论可以被视为是要对人类生命的基本问题的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并提出“Small-country cosmopolitanism(小国世界主义)”,呼吁将传播学放置在“边疆”区位,在各种思想碰撞中形成传播学的世界观。紧接着,邓建国教授对比了中西方的社会科学隐喻,帮助大家以更清晰的方式深入了解传播学。

随后,邓建国教授承接上述的内容,从《对空言说》背后的出版审稿意见引入,对彼得斯的文风展开了详细的解读。他认为,彼得斯如同麦克卢汉、海德格尔等学者一样,面临着“用批判对象所使用的理论工具来进行批判”的两难,而正是坚持“用文史哲等各种隐喻及故事拼凑出其眼中的传播理论或是传播范式”但略为晦涩难懂的方式,显得《对空言说》弥足珍贵。同时,邓建国教授引援西方学者苏珊·朗格(Suzanne Langer)提出的一个概念“Generative Ideas(生成性想法)”形容《对空言说》中的种种观点,主张“不能用一套逻辑实证主义的标准衡量一切文章”,而是要从长远出发,看到书中那些能够启发新的洞见、激发新的思考的闪光点。

作为对《对空言说》同样有着深入理解和思考的与谈人卞冬磊教授,接着就个人的求学、科研等多个角度展开互动对话。卞冬磊教授表示,“了解中国的学术为什么那么热衷讨论彼得斯?它跟美国的差异可能在哪里?以及研究者在何种程度上来运用了彼得斯的观念,或者在什么层面上来启发了新的研究”,是《对空言说》之于自己的志向。他提到,《对空言说》使得自己较早地将交流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关键词,与此同时,彼得斯的思想也帮助自己解决了一个疑问,即“研究是否和传播有关”。沿着这样的思考路径,卞冬磊教授通过介绍自己的两项研究,将那些“被传播所遮蔽的人类交流实践”徐徐展开,进而回应了彼得斯的思想在认识论上的启发。不仅如此,卞冬磊教授将讨论的场景延伸至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中,切身分享了《对空言说》中所蕴含的交流观对于自身观察世界的体会,如“理解沟通中道德的特权”、“公共话语中的求同存异”、“亲密关系中的交流向往”等等。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三位教授及现场师生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例如,多位与会者表示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籍时会遇到感到晦涩、难以真正理解彼得斯的思想、以及不知如何运用彼得斯思想等问题。对此,邓建国教授和卞冬磊教授表示,将《对空言说》作为直接的理论工具注定是无力且失败的,我们应该将其视为提供研究灵感的来源。同时,针对交流的无奈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邓建国教授认为,交流沟通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伦理、道德问题,因此交流的无奈与交流是持续性和本体性的,并不会由于技术的发展而降低。

最后,与会师生们围绕技术发展对理性交流的达成、共通意义空间的缺失、媒介的物质性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会师生皆表示受益良多,并期待未来能有和邓建国教授、卞冬磊教授进一步学习交流的机会。

本次讲座系学院媒介前沿讲座,也是“谷亭读书会”《传播与社会经典细读》邀请译者对经典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的系列尝试。